ALLSET学术网-期刊论文服务平台。
【摘要】: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/IP即TCP对应OSI七层模型的传输层IP对应网络层这两层称为逻辑网络.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称为物理层保持与OSI的规定一致。文章发表在《计算机科学与探索》上,是电子职称论文发表范文,供同行参考。
【关键词】:三网融合,物理网络,有线电视网络
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“科技融合体”模型中,“三网融合”是当下科技和标准逐渐融合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。“三网融合”又叫“三网合一”,意指电信网络、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、互相兼容、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,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。
1、概述
“三网融合”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,人们普遍看好信息产业广泛的市场前景,各地政府和国内外有关企业也都跃跃欲试。那么,“三网融合”目前的现状究竟如何?在中国实现“三网融合”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?“三网”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?哪个才是三网融合后物理网络的最终选择?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,
,拟对“三网融合”走过的历程、目前的现状及其最终物理网络的选择作一些探讨和分析。
2、“三网融合”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
- 所谓的“三网”,是指电信业务网、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,但这并不是在物理概念上的分割,而是在业务上的分割。实际的网络(即物理网络)其实只有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,其名称也是因模拟领域业务和技术相关而形成的。因为在模拟领域,不同的业务对传输方法有不同的要求,因而形成不同的网络。
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三网”都是模拟传输的产物。在数字领域,所有的语言、文字、图片和图像等信息都是以“0”和“1”的数字信号出现,因此对数字网来说不存在几个网的问题,多个业务网完全可以共存于一个物理网中。信源的数字化导致了信息的汇聚,进而导致了三网的融合。
所谓“三网融合”,指的是将计算机网、电话网和电视网有机地融合起来,以降低总的成本投入,方便人们的使用,提高效率,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我们知道,技术进步总是从一个方向、一个领域或一种装置上逐步取得突破的,而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而且是全方位的,这就是“三网融合”的原始驱动力。
“三网融合”正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,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。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,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。外国的大型计算机企业,如微软、索尼等公司,已经把“三网融合”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业务重点而加以大力推进。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“维纳斯”计划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。
--- 纵观世界IT产业,自康柏和Digital之间的“世界购并”后,1998年6月全球的第二大电信公司棗北方电信以9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的第三大计算机网络公司棗贝网,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屏障开始大片拆除,一个大范围的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走向统一的浪潮即将来到。全新的企业形象将引出全新的产业格局。
就国内而言,信息产业部的成立,标志着我国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。但我国的电信网、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是否能马上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呢?由于长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,加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本身技术层面及经营模式上的差别,要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,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3、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及简要分析
电信业务网--电信业务网是以电话网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。目前信息到户主要是双绞线,通过交换机与骨干网相连。电话网是最早进行数字化的,传输方式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,传输协议从准同步体系(PDH)到同步体系(SDH)进而到非同步转移模式(ATM)发展,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,尚不能做到全网传输和交换的数字化。
虽然有非对称用户环路(ADSL)和高速用户环路(VDSL)等方式,速率可以从几Mbps到几十Mbps,但整个网络的流通能力受到双绞线传输容量这一瓶颈的抑制。目前电话双绞线上网的主流频率为56K,其物理极限为64K,潜力非常有限。这将是电信业务网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。
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络初期主要是局域网,远程网是在国际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后才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的,目前主要依赖于电信网,因此同样受到到户双绞线传输容量和CABLE MODEM速度的限制,但其互联网协议众多的优越性正在被其他网络所采用。